他,無畏風雨,執著前行,從零開始艱苦創業;他,身先士卒,以雪為令,保障司乘出行平安;他,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精心鉆研創新技術。他就是河北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處(以下簡稱“衡大管理處”)鋪上養護工區主任——劉海濤。
除雪保暢過程中,劉海濤勇當先鋒,帶領工區員工提前備戰。(左起第三位為劉海濤)
從“零”開始,“新兵營”爭當“排頭兵”
2010年12月,劉海濤被任命為衡大管理處邱縣養護工區副主任。那段時間,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已經進入深冬,寒風凜冽、積雪斑駁,可邱縣養護工區的各項基礎設施還未完成配套,宿辦樓內更是四面透風,沒待多久,逼仄的寒氣就順著褲腿侵占了全身。跟著劉海濤一起來的食堂師傅被凍得瑟瑟發抖,委屈得直搖頭,任憑劉海濤怎么勸說他都不肯留下來。
可細想想,這也不能全怪食堂師傅,當時工區的環境確實不像樣。宿辦樓沒有安裝門窗、玻璃、暖氣,食堂里空蕩蕩的,案板、菜刀等基本的廚具都沒有……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劉海濤獨自堅守了一個多星期。
為了確保衡大高速如期通車運營,完成上級下達的“盡快讓收費站、養護工區員工吃上熱乎飯”的死命令,劉海濤不等不靠,多方請求支援,積極與各標段施工單位協商,經過多次溝通,施工單位終于答應將已休假回家的廚師請回邱縣養護工區幫忙。在劉海濤的示范引領下,養護工區的全體人員積極參與工區環境改造,安裝門窗、玻璃,購置菜刀、炒鍋等,做好衡大高速通車前的籌備工作,并圓滿完成了養護設備的采購及接收調試等。
建立健全各項養護規范、開設養護作業精細化課堂、創新推行“崗前5分鐘審視”安全上路工作法、構建基層養護“五型班組”、創新應用新技術……全面主持養護工作期間,劉海濤勤勉務實、奮發作為,帶領邱縣養護工區跑在了河北各基層養護單位前列。
劉海濤帶領員工開展橋梁伸縮縫錨固混凝土預防性養護試驗。(左起第三位為劉海濤)
風雨兼程,“急先鋒”全力護路通
2011年1月27日,邱縣突降大雪,轄區路段的積雪厚度最深處已達10厘米,邱縣養護工區面臨成立后的第一場除雪保暢考驗。
雪情發生后,劉海濤迅速反應,親自帶領隊員前往一線開展除雪保暢作業。與此同時,啟動高速公路冬季除雪保暢應急預案,與交警、路政、收費站及服務區等及時溝通、密切配合。在完成前期的路面撒鹽作業后,劉海濤和隊員連夜奮戰、分組作業,攻克重難點部位,整整4天4夜,他們吃在路上、喝在路上、干在路上,順利完成了首次除雪保暢工作。除雪保暢任務完成后,劉海濤仍然在工區忙碌著,加班加點檢修除雪設備,并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改進方法,為攻克下一場除雪保暢戰做好充足準備。
2015年4月,劉海濤被調至衡大管理處鋪上養護工區擔任工區主任。記得2018年汛期時,工區管轄的部分路段出現嚴重積水,為保障司乘的出行安全,劉海濤帶領工區隊員冒著滂沱大雨,進入齊腰深的積水涵洞開始“地毯式”搜索,在水中浸泡了4個小時后,終于找到了導致積水的“罪魁禍首”——一塊200多斤的石頭壓住了排水口,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大石頭被一寸寸挪開,積水慢慢流出,涵洞交通得以恢復。返回養護工區后,已經是凌晨1點多,劉海濤來不及換掉濕淋淋的衣服,就一路小跑到食堂,叮囑廚師為大家準備飯菜、熬姜糖水……
“基層養護工作都是這樣,辛苦是自然的,但每當看到路上的車輛有序通行,司乘安全回家時,我的心里總是無比溫暖。”劉海濤樸實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與執著。
大膽求索,“巧工匠”修煉“創新經”
2017年冬天,鋪上養護工區管轄的路段接連出現多處橋梁伸縮縫錨固混凝土開裂、破損等病害,劉海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降低橋梁伸縮縫病害發生的頻率,劉海濤帶領隊員進行伸縮縫錨固混凝土預防性養護的論證試驗,經過數月的研究及反復試驗發現,該項技術對橋梁伸縮縫前期病害能夠起到極大的矯正性修復和預防性養護作用。
橋梁混凝土護欄維修、防腐,橋梁伸縮縫錨固混凝土的矯正、預防性養護技術……目前,劉海濤組織開展的多項技術創新均入圍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十佳創新成果”。此外,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法、橋梁伸縮縫免清理工藝也已經作為轉化成果在衡大管理處各養護工區推廣應用。
在劉海濤的積極引領下,鋪上養護工區職工的創新熱情逐步高漲。針對中央分隔帶灌溉澆水危險系數高的問題,工區改裝推出“中分帶澆水設施”“撒水車T型出水管”;針對養護施工作業前后,工人都要步行對安全錐進行擺放回收的問題,工區推出“橡膠路錐車輛擺放法”“灌縫不間斷作業法”等,這些創新舉措極大地提升了養護工作效率。
2018年,“劉海濤創新工作室”榮獲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十佳創新團隊”榮譽稱號;劉海濤在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全面創新、全員創新”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十大創新能手”的稱號。一路走來,劉海濤務實創新,執著堅守,傾情奉獻,為高速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