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安全路”捧在手心的溫柔
本刊記者|白曉娜
春日潮濕陰冷,他在,
夏日烈日炎炎,他在,
秋日大風狂作,他在,
冬日寒風刺骨,他,依然在......
本刊訊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交通工具的更新,城市交通事故不斷增多,安全出行成為了人們心中的重中之重。在出行安全的背后,有些人一直在為我們保駕護航,那就是——交警。紅綠燈、斑馬線,他們在公安工作的最基層、最前沿夜以繼日、風餐露宿,任憑狂風驟雨虐,依然無法阻擋他們保護人民的腳步。交警,一直用行動溫暖著大家……
兩代人的跨越: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1976年,海南,父親方展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從事交通監理工作,當時他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公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所的員工。”1986年,隨著轉制,自治州成立了公安局交警支隊,方展英開始擔任分管交管業務的副支隊長。1989年,海南省成立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方展英從擔任三亞車管所負責人到瓊南車管所負責人,兢兢業業直至1997年退休。
方雄的母親黃繼線與新中國同歲。她1985年進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公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所,1986年,隨著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隊的成立成為一名交警,1991年后便開始在五指山交警大隊從事違法處理的工作。
“每天都安排有部分警力在路面執法,一旦發現駕駛人違法,要首先暫扣駕駛人證件、車輛,再開具罰單給駕駛人。”黃繼線說,“在那個信息系統不發達的年代,只有暫扣了駕駛人的證件、車輛,才能倒逼駕駛人去處理罰單。”而當時,駕駛人在收到罰單后,也只能通過去交警窗口人工處理,交納了相應的罰款、拿著回執單,才能把自己的證件、車輛領走。
兩代人的跨越,如今兒子方雄從父母手中接過接力棒。1995年,就在方展英退休前2年,方雄作為全省第一批公務員招考考生考入了省交警總隊。
1996年,方雄在瓊中交警大隊掛職,當時的事故處理讓他印象深刻。“當時支隊、大隊已經有事故處理認定的權限,但所有程序還是只能全靠人工。”方雄說,當時移動電話已經逐步普及,駕駛人在事故發生后報警便捷了,但交警出警后的現場調查、取證等工作還得靠人力,有時候尋找目擊證人可能都要耗費幾天的時間。
“如今,我省公安交警系統不斷發展智慧警務,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執法手段日益更新,人民群眾因此也獲得了優質的服務,F在,發生小的交通事故后,駕駛人可以自己拍照固定證據,再就近到交警部門快處快賠點處理,或者直接通過手機“交管12123”APP在線處理即可,幾十分鐘就能解決。”從警24年的方雄見證了交警系統發展最為突飛猛進的幾年,面對日新月異的事故處理方式,他頗為感嘆。
“我們交警系統近年來最大的變化,就是職能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方雄說,面對全省225萬的機動車保有量,全省交警系統不斷創新改革,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民化的服務,“我們正在探索建設‘無人車管所’,通過自助設備,讓群眾自助辦理常見業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回首過往崢嶸歲月,交管事業滄海桑田。“我為祖國感到驕傲,為海南交管事業感到驕傲。”提及祖國的發展,海南交警的進步,方展英眼中閃爍著渾濁的淚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祝福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從父親到兒子,兩代人的跨越,見證了海南交警的發展。
上世紀80年代,駕駛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要先跑去找交警報警,交警到現場勘查完畢后寫事故認定報告,再將報告郵寄給自治州交警支隊審核,審核通過后,事故才算是處理完畢。當時,雖然車輛并不多,但是技術落后,警力不足,整個支隊也就十幾個人,所以支隊的人都很忙,工作效率比較低,遠不如現在。在那個時代,沒有移動電話、沒有網絡,處理一起事故最快也要一周。盡管如此,老一輩交警同志仍然堅守崗位,吃苦耐勞,為交管事業奮斗著。
2000年后,交通違法記分制度逐步開始,交管工作開始從人工向智能化發展,電腦的辦公系統網絡從無到有,再從全省聯絡到全國。今年8月,?谑忻駨埮吭诩抑型ㄟ^手機上的“交管12123”APP在線處理了自己車輛的違法,手指點擊屏幕,幾分鐘便處理完畢,違法處理單據也在3天后郵寄到張女士家中。
如今,海南省交警創新工作模式,不斷推出“放管服”改革措施,加強警企合作,開啟了“警郵合作”“警保合作”模式,在郵政網點、保險公司設立服務點,將交管業務延伸到百姓家門口;堅持向科技要警力,上線了多個服務平臺,讓群眾坐在家中便可辦理業務。
“他們更需要我”
--
“寶貝想要什么禮物,媽媽下班給你買回來。”
“我不要禮物,我只要媽媽。”
這是10月1日早上,山東省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武城大隊四女寺中隊的民警馬廷杰和兒子的對話。看著兒子依依不舍的眼神,馬廷杰心里頓生愧疚。但心里想著景點是節假日期間最熱鬧的地方,武城四女寺又是德州市的知名景點,每天游客絡繹不絕,國慶期間,人數就更是翻了好幾倍,沒有民警的執勤根本不可以。于是和兒子說:“媽媽心里很難受,也很想在家里一直陪著你,可是比起你,路上更需要媽媽!”
她是一名民警,也是一名媽媽。節假日,她也很想見證孩子的成長,多陪陪孩子,但是她了解自己職業的重要性,深知路上的行人更加需要她。
國慶假期,當你正享受假日的輕松愜意時,有一群人卻放棄休息,無怨無悔,依然堅守崗位,用他們辛勤付出確保一方平安。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期間很多人都選擇了外出,交通方面成為很多人眼里的難題。交警同志們為了保證大“家”的團聚與平安,只能舍棄自己的小家。七天共168小時,他們始終堅守在維護平安暢通的道路上。
--最美剪影,一交警溫暖一座城
2018年8月13日,大雨從天而降,一張“雨水不退、工作不停”的剪影刷爆了山西太原人的微信朋友圈。這張照片的主人是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尖草坪二大隊民警劉慧泉。
13日上午,雨水過后,山西太原公安局交警支隊尖草坪二大隊轄區恒山路太鋼東門路段出現嚴重積水。接警后,52歲的交警劉慧泉趕到現場,把手機交給他人就走進水中。1.84米的他,最深處的水都淹到肩膀。劉慧泉一輛輛查看淹沒在水里的車輛,協助消防官兵救援、市政管理人員排水,幫助背著老人過馬路的人,指揮過馬路的行人……這個不善言辭的交警在齊腰的積水里一站就是近4個小時。雨水天氣,危險之中,劉慧泉“沖鋒陷陣”,為這座城市保駕護航。
安全不放假,交警不打烊
“快退!快退!趕快!救人!”
在今年4月份,一條交警護送羊水破裂的孕婦去醫院的視頻在網絡傳播。視頻中,一位輔警小哥一路咆哮,指揮過路司機和路人為孕婦開道。這則視頻經媒體報道后,不少網友對輔警冠以“咆哮哥”的稱號。
這次介紹的主人公并非“咆哮哥”,但在那場緊急開道行動中他是第一個接警的,也是他和“咆哮哥”配合,一路護送開道,將孕婦送往醫院救治。黝黑的皮膚、近乎锃亮的寸頭,這就是成都交警六分局三大隊的輔警陳紅,一個不像“90后”的90后。從業6年多,他經歷過無數事故現場,護送過不少需要就醫的人群,也收獲過各種榮譽。
或許是因為自己并不善于言辭,陳紅對于這些經歷,從未談到自己的“功勞”。他說,這些對于交警們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看到路上有人求助,自己心里也會著急。而對于類似的事情,陳紅坦言“那就太多了”。這個今年不過才28歲的小伙子,其實已經經歷了太多送人救人的事情。
有一次,他站在路口執勤,一位突發急性闌尾炎的駕駛員將車突然開到他面前,“警官,我不行了,能不能幫個忙送一下。”陳紅眼看駕駛員已經出現痙攣的癥狀,二話沒說立即請示指揮室并獲得允許,一路“飛馳”將病人送往醫院。只要有求助,他都會盡自己所能。
今年6月份,陳紅回到四川宜賓長寧梅硐鎮老家,看望父母和家人。按照日常的工作安排,他和老婆一般一兩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這次回家,他遇到了地震。所幸,他的家離長寧震中還有十幾公里,并未遭受多大損失。但地震后,陳紅立馬跟當地相關應急部門聯系,表示自己能夠隨時能夠參與到搶險救災工作中來。
小兒子一直視他為驕傲,就在陳紅出發時,還給他送上一句話,“爸爸,別擔心,我還有爺爺奶奶呢,前面還有很多人等著你去救呢!”陳紅一直覺得,自己平時也沒有多教育兒子什么東西,但可能父子倆之間會有一種默契,“該盡自己一份力的時候,絕對不能退縮。”
就這樣,本來是回家休假的陳紅再次投身搶險工作中。搭帳篷、搬送救災物資、清理積水……那時,由于搶險工作繁重且艱苦,陳紅的臉上總是有幾道傷疤和污跡。事后,他回憶這段經歷時覺得很自然,“那個時候哪顧得到這些嘛!”
今年中秋節,陳紅又是只能用手機視頻和家人“團圓”。由于工作原因,節假日期間陳紅仍然需要堅守在崗位一線,他們要在崗位上為大家保駕護航。當然,他也有一個心聲:希望出行的市民朋友面對堵車時,能夠多一份等待和耐心。
有“他們”在,“我們”放心
2019年2月27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交警大隊譚子山中隊院內,一對夫婦拿著一面錦旗邊走邊仔細打量著院內人群。這讓民警十分詫異,心想莫不是這對夫妻走錯了地方,還是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開口,準備上前詢問。
就在這時,夫妻倆走到民警廖曉源面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說:“恩人,謝謝你救了我的命。”廖曉源一時沒反應過來,一臉茫然,心下回想半天還是沒有一絲頭緒。后來夫妻倆才終于說出了此行的緣由。
原來事情是這樣:2018年7月15日上午10時許,衡南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譚子山中隊接報稱,在G322國道譚子山鎮五塘小學地段發生兩車相撞交通事故,有人員受傷。譚子山中隊指導員廖曉源一邊撥打120急救電話,一邊立刻帶領民警趕到事發現場。相撞的是一輛的士與一輛越野車,兩車車頭嚴重變形,有傷者還卡在車內等待救援,辦案民警立馬砸門救人,將救出傷員轉移到安全地帶等待急救車的到來。
此時,辦案民警爬進的士車后座救出一名女傷者時,其已處于昏迷狀態,頭上流血不止情況萬分緊急。廖曉源知道時間就是生命,來不及等待急救車,當機立斷放下一切工作,將女傷者小心抱上警車,一路鳴笛向就近的衡陽市醫院奔去。半路上,廖曉源見一輛120急救車迎面駛來,立即停車攔下,將傷者用擔架抬上急救車轉送醫院,并囑托急救車駕駛人及醫務人員全力搶救傷者。
事后據救治的醫生說,要是王某燕晚來一會兒,再好的醫術也救不活她的命,真是驚險萬分,稍微差些時間,恐已經是天上人間之別,這可謂“生命時間爭逐鹿,眼下交警定乾坤”。經過半年多時間的醫治、療理,王某燕的身體狀態已基本穩定,出院后的王某燕時刻沒有忘記為贏得時間拯救她生命的交警。但那時她還在昏迷中,自己救命恩人的樣子的確是不知道,只聽丈夫說過一位廖警官的名字。
2月27日,王某燕帶著繡有“為民辦實事,人民好公仆”的錦旗,在丈夫梁某的陪同下,從祁東縣來到衡南縣譚子山鎮,尋找她的救命恩人——衡南交警廖曉源,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對待工作一絲不茍,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了給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他盡心盡力地維護著交通法規的尊嚴。”
這是2007年度達州市“十佳交警”獲獎者來自達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城區中隊的指導員張小剛的頒獎詞。這個頒獎詞同時也是對很多默默堅守在自己崗位上交警的贊揚,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事跡,可以解決小小路口的大大難題,也可以解決日常的各種交通案件,這就是交警,我們安全出行背后的“堅守者”,給我們手心里的溫柔。(本刊記者/白曉娜)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