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協調配合下,1540噸來自南非智利的錳礦在欽州港被快速卸船裝車,隨后沿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北上運往貴州泗亭。截至目前,新通道沿線站點已覆蓋國內9省(區、市)29市62個車站,運輸貨品超過500類,輻射6大洲105個國家和地區的304個港口,形成了“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的完整環線。今年1至9月,新通道班列完成發送41.69萬標箱、同比增長246.34%,成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要運輸大通道。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聯通我國西部地區腹地,連接沿海港口與沿邊口岸,通達東盟主要國家,輻射澳新、中東及歐洲等地區的重要通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9年制定《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過2年的建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有機銜接“一帶”和“一路”、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為順應形勢變化,加快補足短板,更大力度推進《規劃》實施,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十四五”時期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
建設成效顯著
《規劃》實施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通道運行效率顯著提升,物流市場需求加速擴張,區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引領帶動沿線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
主通道和重要樞紐建設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由東、中、西三條通路構成主通道,鐵路在通道中的骨干作用凸顯,中線通路已全線貫通,東線通路隨著渝懷鐵路增建二線、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等項目建設完成,能力大幅提升,西線通路正在加快建設。重慶以團結村、小南埡、魚嘴(果園港)等為主樞紐,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不斷增強,成都發揮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整合周邊資源,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通航,海南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依托自由貿易港政策快速發展。
班列班車開行規模與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長。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形成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班車三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班列班車穩定開行,范圍與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西部地區已有10個省區市開通至北部灣港口的鐵海聯運班列,共開行4607列,運輸23萬標箱,同比均增長105%。開通中越跨境班列1264列,同比增長23%。北部灣港、洋浦港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505萬、102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32%和44%。
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統籌協調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運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重慶市牽頭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以及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相繼成立,協調推動機制運行順暢。《規劃》出臺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資源整合,重慶、廣西等5省區市8股東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并成立新疆、寧夏等區域公司,運營組織效率不斷提高。通道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北部灣港口綜合收費與國內主要港口已基本持平,“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等通關改革加快推廣,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廣西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已被壓縮至5.34和0.48小時。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國際合作日益加深,國際貿易和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深化。
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作用日益凸顯
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的重大工程。
西部陸海新通道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釋放強大內需市場潛力,有力支撐國內大循環。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包括核心覆蓋區和輻射延展帶,涉及西部地區及海南省、湛江市“13+1”省區市,區域范圍占我國國土面積70%以上,總人口超過4億人,經濟總量超過20萬億元。這一區域絕大部分處于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明顯差距。
《規劃》實施以來,極大改善了區域物流環境,沿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作為核心覆蓋區的西南地區,近年來經濟增速普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重慶、成都、貴陽、南寧、昆明等區域中心城市產業聚集能力和人口吸引力顯著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依托成本效率綜合比較優勢,為沿線資源要素、人員物資高效流動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力促進區域統一大市場建設,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西部地區巨大內需潛力逐步得到釋放,市場結構不斷升級,為承接產業布局、優化區域分工創造了條件,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
聯動陸海銜接內外,精準發揮沿海沿邊優勢,推動全面開放,引領西部地區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東部沿海地區依托區位優勢率先發展起來,而深處內陸的西部地區由于遠離國際市場而錯失發展機遇。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為西部地區便捷聯通國際市場、深度聯動內陸腹地開辟了新路徑,拓展了新空間,不僅為西部地區國際經貿往來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物流條件,而且為我國與東盟等國家提供了新的戰略合作平臺。
《規劃》實施以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特別是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區市,對東盟的貿易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遠高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平均水平。依托通道建設,西部地區相關省區市探索推動瀾湄合作、中國-東盟“10+1”、東盟與中日韓“10+3”等機制與中新共建陸海新通道合作機制有機結合,以RCEP簽署為契機,深化與東盟國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接和關際合作,有效改善了通道沿線營商環境。西部陸海新通道已成為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與國際市場高效鏈接的重要紐帶,為西部地區深度參與大循環與雙循環提供了重要支撐與保障。
補足短板提升通道競爭力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還有一些短板要補。”廣西發改委黨組成員樊一江亮出家底,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大型化、深水化、專業化、智慧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尚未具備30萬噸級散貨船的通航和靠泊能力,“集裝箱航線僅有54條,遠低于上海港、深圳港水平。”
硬件待完善,服務也需提升。“通道綜合物流成本高于中東部地區,多式聯運‘一單制’有待推廣。”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李瑋介紹。
值得欣喜的是,隨著《方案》的出臺,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有了推進任務落實的新路徑、新方法。
——著力補齊通道建設短板弱項。
根據《方案》,西部陸海新通道東、中、西三條主通道布局將加快,黃百鐵路、貴南高鐵等關鍵鐵路設施建設完成后,將提升通道運能。此外,北部灣港、洋浦港建設也在提速,并將發展國際直航航線,而重慶、成都、南充、昆明等沿線物流樞紐和節點加快建設,也將提升物流承載能力。
“到2025年,實現北部灣門戶港貨物吞吐量5億噸以上,集裝箱吞吐量1000萬標箱以上,建成欽州港20萬噸級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重點項目,具備接納世界各類大型船舶的靠泊能力。”樊一江說。
——著力提高通道物流質量效益。
《方案》要求,結合腹地經濟條件和區位特點,優化運營組織,創新物流模式,提高鐵海聯運、國際班輪、跨境班列班車等服務水平,全面提升通道整體運行效率。將加密重慶、四川至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頻次,大力拓展北部灣港、洋浦港航線網絡,持續提高國際航線密度,擴大集裝箱外貿航線覆蓋范圍。
“‘十四五’力爭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我們還將發揮今年底即將通車的中老鐵路作用,提前謀劃班列運營方案,做好國際聯運貨運規則、運輸組織設計。”國鐵集團貨運部副主任董暉說。
——著力降低成本和優化服務。
《方案》提出全面清理通道運行收費環節,推動港口、鐵路站場等運營主體優服提質降費,強調繼續深入推進“一單制”,強化口岸功能,培育冷鏈、大宗商品等專業化物流服務,進一步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為繼續提升通道綜合服務水平提供了指引。
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涉及海運、鐵路、公路、港口、內陸堆場等多個承運主體和運輸環節,降低全程運輸成本,既需多方能力,也大有可為。“國鐵集團將繼續給予新通道班列優惠運價,我們也希望相關各方共同加大支持力度,綜合施策,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董暉說。
——著力推進通道融合開放發展。
《方案》提出,加快資源要素和產業聚集,拓展服務業態并聯動沿線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打造若干樞紐經濟區,強調拓展全球服務網絡,參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物流樞紐節點建設,充分利用國際協定和平臺,加強產業鏈合作、壯大國際合作園區和經濟合作區。
李瑋透露,重慶正在建立內陸無水港。依托智慧集裝箱堆場、冷鏈倉庫等設施,“無水港”實現國際集裝箱儲存轉運、進出口冷鏈儲存加工、供應鏈服務等七大功能。“這個好的模式希望能復制到沿線各地,推動通道物流規模化組織、區域化集散、專業化服務、網絡化運行。”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