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運河邂逅現代文旅,當水上航道變身文化長廊,一場關于交通與旅游的深度變革正在杭州水域悄然發生。近日,記者跟隨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調研組一起,走訪杭州武林門碼頭,圍繞游艇產業發展、水上交旅融合試驗區創建等方面,感受杭州水路交旅融合發展的全新探索。
厚植優勢 發展游艇旅游新力量
杭州發展交旅融合,優勢得天獨厚。截至2025年1月底,杭州全市共有客運航線13條,營運客運碼頭49個,水路客運企業28家,營運客運船舶892艘。2024年,杭州全市完成水路客運量1358萬人次,內河客運量位居浙江全省第一。在水文資源、碼頭和航道設施建設基礎、群眾水上觀光體驗需求、營商環境等方面杭州也擁有優勢,為水上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杭州高度重視內河水運發展,作為杭州水路旅游的新興業態,游艇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杭州運河順馳水上游艇俱樂部作為浙江省第一家內河游艇俱樂部,于去年11月迎來運營一周年。該游艇俱樂部的成功備案,不僅填補了浙江省內河游艇俱樂部的行業空白,其具有的社交、休閑、商務等多重屬性,也進一步提升了游艇旅游的附加價值。
“目前,我們游艇俱樂部先后開展了以游艇為載體,形式多樣的個性化服務。”杭州運河順馳水上游艇俱樂部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適應當前發展,俱樂部在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的同時,也不斷豐富游艇碼頭活動,聯合高端汽車品牌策劃開展相關商務活動、開展游艇展銷會等,推動游艇制造、服務、銷售、體驗等上下游產業聯動。同時,杭州也在不斷加快運河武林門、奧體七甲閘、富陽秦望等游艇基地建設,打造游艇集聚區,助推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
品牌先行 打造交旅融合“心”動力
據杭州市公路與港航管理服務中心航運處處長俞凌楓介紹,根據“航運浙江”整體部署,從2024年開始,杭州著力打造“浙里杭韻 詩畫江南”水上品牌,旨在打造集精品航線、水陸融合特色產品和創新產業為一體的水上交旅融合生態。
眼下,杭州正積極培育提升“品味宋韻—運河錢塘江聯游”“夢想獅城—穿越千島湖”“煙波泛舟且留下”等8條精品航線。其中“品味宋韻—運河錢塘江聯游”航線已獲批國家級精品航線典型示范案例,該航線全長44公里,途經江南水鄉塘棲古鎮、世界文化遺產核心點拱宸橋、三大歷史文化街區、橋西國家級博物館群、武林商圈、錢江新城CBD、亞運奧體會場等區域,將世界遺產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水路有機結合,融合了良渚文化、大運河文化、宋韻文化和錢塘江古海塘文化等多元獨特的水上文化及城市景觀游覽體驗。
走訪當日,在杭州武林門碼頭1號線候船大廳內,坐滿了候船的乘客。其中,有帶著孩子來體驗的家長,也不乏外地遠道而來的游客。來自河南的劉先生就是專程前來體驗的游客。他說,自己在網上看到杭州精品航線游玩的視頻,覺得很有意思。“正好最近到杭州出差,就特意過來乘坐感受一下,船票價格只要3塊錢,既能沿途賞運河美景,還能逛杭州的古街,確實好玩!”
值得一提的是,“網紅”如夢上塘演藝項目入選浙江省首批交旅融合優秀案例,“游船+無人機秀”模式也獲評杭州市低空十大場景,拓展了水上“交旅+”新模式。“未來杭州交通也將持續打造精品航線,在鞏固已創建航線的基礎上,啟動西溪濕地‘煙波泛舟且留下’等一批精品航線培育,爭創新的交旅融合典型示范案例。”俞凌楓說。
破難解題 瞄準發展水上新航線
除了繼續培育精品航線外,推出水上中長航線也為杭州水路交旅融合發展帶來了機遇。水上中長航線能夠深度整合各區域旅游資源,串聯起更多分散的景點,游客可在一次旅行中領略到不同區域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延長了游客沉浸式體驗的時間,滿足他們對深度旅游的需求。但發展水上中長航線,也存在著碼頭泊位設施缺乏、市場培育周期長、運營管理難度大等問題。
“在執行了相關中長航線的試航任務后,我們發現航線整體航行時間較長,容易導致游客疲勞,體驗感下降。游船行進過程中,如果沒有合法靠泊上岸參觀的碼頭,也會導致游客缺乏水岸互動體驗。”杭州三江兩岸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
“盡管中長線航線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能夠吸引大量來自遠方的游客,進一步拓展旅游市場版圖,為杭州旅游產業注入強勁活力,但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杭州交通將與企業攜手共進,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加強區域協作,優化航線設計,完善沿線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推動中長線航線朝著深度體驗、文化融合的方向發展。(作者:全媒記者 陳俊杰)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