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位不好找、停車收費貴、停車場“好進不好出”……近年來,我國城市停車設施規模持續擴大,停車秩序不斷改善,但仍存在供給能力短缺、治理水平不高、市場化進程滯后等問題,困擾著許多車主。
如何補齊城市停車供給短板?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意見》,解決城市“停車難”“停車貴”“停車亂”問題有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國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車設施為主、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信息技術與停車產業深度融合,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車規范有序,依法治理、社會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停車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給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車系統全面建成,為現代城市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看,《意見》從設施規劃建設、設施提質增效、強化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多項舉措,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提高綜合管理能力,滿足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合理停車需求。
在推進停車設施規劃建設方面,《意見》提出,有效保障基本停車需求。其中,新建居住社區嚴格按照城市停車規劃和居住社區建設標準建設停車位;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結合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老舊樓宇等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設施,支持城市通過內部挖潛增效、片區綜合治理和停車資源共享等方式,提出居民停車綜合解決方案;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和街道、社區作用,完善業主委員會協調機制,兼顧業主和相關方利益,創新停車設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加大公交場站配建力度,保障公交車輛停放,逐步消除公交車夜間占道停車。《意見》同時強調,合理滿足出行停車需求。在學校、醫院、辦公樓、商業區、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結合公共交通發展情況和周邊區域交通條件,區分不同時長停車需要,綜合采取資源共享、價格調節、臨時停車等措施,合理確定停車設施規模。適當控制公共交通發達區域停車設施建設規模。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劉劍鋒介紹說,從國際經驗看,居住類的基本停車需求應盡量通過配建的方式解決,而在交通擁堵的城市中心區,則通過區域擁堵收費、提高停車收費等手段調控出行停車需求。例如在東京,對于核心的辦公、商業或旅游等區域,一些路內停車位實行嚴格的限時收費政策。他認為,此次《意見》提出的老舊居住社區因地制宜擴建停車位設施、建立差異化停車收費標準、促進停車資源錯時共享等建議,既是世界各國在停車管理方面的普遍經驗,也是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將為改善出行環境、滿足合理停車需求提供重要的政策保障。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