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大學生因抑郁癥被拒絕登機”引發關注成為熱門話題。
事情源于10月13日,于先生與女朋友在山東威海大水泊機場準備乘坐春秋航空9C8743航班前往南京就醫,女友患有抑郁癥,因服用藥物副作用導致手抖,最終被拒絕登機。
春秋航空此舉是否有合理依據?抑郁癥患者究竟能不能正常登機?
春秋航空拒載抑郁癥患者
當事人于先生在微博中寫道,他與女友計劃于10月13日乘坐春秋航空的飛機從威海到南京看病,因女友服用的抑郁癥藥物導致手出現顫抖,航空公司拒絕二人登機,最終兩人乘坐高鐵前往南京就醫。
春秋航空在發給中新網記者的情況說明中稱,機場安檢員發現該航班旅客在安檢過程中,雙手抖動現象比較嚴重,在了解旅客既往病史、近期乘機情況和安慰旅客過程中,該旅客及其同伴情緒激動,旅客本人雙手顫抖,在登機口喊叫,引起周圍旅客向工作人員投訴,并有同航班旅客見此情形,向工作人員提出不愿意與其同機的要求。
“鑒于工作人員多次安撫旅客,旅客情緒仍無法平復,基于安全因素,春秋航空勸退旅客,辦理了機票全退手續。在旅客情緒比較激動、病情不明,沒有專業醫療意見的情況下,出于對旅客本人健康和其他所有旅客飛行安全的考慮,謹慎地做出這一遺憾的決定。”春秋航空強調。
航空公司拒載,合法合規嗎?
對于春秋航空是否該拒絕上述旅客乘機,網絡上支持和反對的觀點各執一詞。支持者認為應該拒載,因為可能危害航空安全;反對者則認為是對于抑郁癥乘客的歧視。在黑貓投訴發起的投票上,雙方占比相差無幾。
黑貓投訴上,兩派比例十分接近。
民航專家綦琦告訴中新網記者,機長有權拒絕可能對飛行安全帶來影響的旅客。《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第34條規定,傳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況可能危及自身或影響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運人不予乘運。
記者查詢發現,春秋航空也在《特殊旅客運輸說明》中要求:精神障礙旅客在乘機前準備一份區縣級(含)以上醫院開具的適宜乘機的《醫療診斷證明書》。該《醫療診斷證明書》的開具日期應不早于乘機日期前10天(不含起飛當日)。為了旅客的出行方便以及有必要時獲得相應的照料,建議由家人或者醫護人員的陪同乘機。
但也有專家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北京藍鵬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起淮認為,此次拒載是航空安全和乘客人格權發生沖突,原因在于“行業規章不具體,航司服務不到位。”
張起淮解釋:“過去民航有規定,要求嚴重疾病乘機人提供縣以上醫院的乘機證明,但后來取消了。此次春秋航空拒載,依據的是自己的服務手冊,但又沒有經過醫護人員的鑒定,春秋航空擅自拒載,是錯誤的。”
抑郁癥患者是否會危害飛行安全?
此事的爭議之處在于,抑郁癥患者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是否屬于規定中提到的“健康情況可危及自身或影響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
記者以旅客身份咨詢多家航空公司,東航和國航表示,公司對于抑郁癥患者乘機沒有特別的規定。南航客服稱,抑郁癥患者只需要自行詢問醫生是否可乘坐飛機,航空公司對此不會進行限制。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心理師姜長青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認為,如果抑郁者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臨床上表現為社會功能正常,可以判斷為處于抑郁癥穩定期。在該穩定期內,患者可以正常乘坐航班。
機身繪有第100架涂裝的春秋航空A320neo準備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 供圖
綦琦告訴記者,航空公司要為公共安全進行整體考量。“一位喝醉酒的旅客,如果航司認為其有可能在機上對其他旅客或者航空飛行帶來隱患,機長是有權拒絕的,因為也要為其他旅客負責。如,此前一位旅客在國航的航班飛機上自殺,影響也很大。”
專家:病人什么情況可上飛機的標準缺失
綦琦認為,航空公司在處理類似事件時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航空公司有權出于安全考量拒絕乘機,但是在向乘客傳達時要更加委婉,而不要用對抗性的語言和方式,畢竟人家是要去治病的。”
在張起淮看來,什么樣的病人,病人什么情況下可以上飛機,存在標準缺失的問題,航空公司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務,來保障這部分群體不受歧視。
“航空安全重要,人的尊嚴也很重要。手抖不能上飛機,那更嚴重一點的病人也都不能登機嗎?航空公司提供的是公共服務,不能歧視乘客。”張起淮稱。
張起淮認為,航空公司首先應該征詢陪同者和家屬的意見,了解患者在家是什么情況,患者本人是成年人,也應該向其咨詢,綜合兩者進行考慮,然后安排航醫來檢查,或者為其安排下一班飛機,體現更多的關懷,而不能拒載了事。”
航空公司是否應該做出賠償?
綦琦認為,全額退票退款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處理。如果乘客要求補償,沒有相關依據可以支撐。
而張起淮則支持旅客提起訴訟。“公司對患者乘機不放心,應該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拒載。比如可給她換一個位置,飛行過程多關注一下,有問題再處理,沒有問題都應該上飛機。航空公司拒絕乘客登機,是侵犯了其人格尊嚴,屬于侵權行為。乘客完全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起訴訟。”
關于抑郁癥患者在家屬陪同下能否上飛機的問題,你怎么看?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