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縣有兩個火車站,去哪都方便。”這是河南蘭考一位鐵路工人日記里的內容,而像這樣與鐵路相關的記錄,他寫了40年,日記本就有46本。
這些日記本的主人劉丙振供職于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蘭考站,是一名外勤助理值班員,已在蘭考車站工作了29年。
劉丙振的爺爺是一名“老鐵路”,1927年就在蘭考火車站工作,父親也是蘭考火車站的職工,從小在鐵路邊長大的劉丙振,對鐵路有著深厚的情感。
“1981年7月,蘭考有了增開至連云港的旅客列車,從那以后,在家門口坐著火車去看大海不再是夢。”劉丙振說,也正是從這一年,他開始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生活和鐵路變遷。
40年來,劉丙振一共寫下了46本“鐵路日記”。
翻開發黃的日記本,劉丙振向記者講述:“1984年11月,我就要奔赴軍營了……蘭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等我服完兵役,一定回到家鄉、建設家鄉。”
劉丙振介紹,除了與鐵路無法割舍的情感,從小就聽爺爺講焦裕祿事跡,講蘭考如何治理“三害”(內澇、風沙、鹽堿),講隴海鐵路,這也是他決定要寫日記的緣由。“爺爺常說,如果沒有焦裕祿,在萬里鐵道線上,蘭考火車站也許永遠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站。”
除了爺爺、父親和自己,劉丙振的女兒也供職蘭考火車站。一家四代從1927年至今,與車站默默“相伴”,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以及蘭考翻天覆地的變化。
蘭考縣位于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隴海鐵路、鄭徐高鐵穿境而過,設有蘭考火車站、蘭考南站。蘭考火車站始建于1912年,于1915年建成通車。2016年,作為鄭徐、日蘭高速鐵路上的一個站點,蘭考南站開通運營。
已經安全接送列車近15.7萬列的劉丙振對記者說,蘭考站站臺已不再似過去那般坑坑洼洼,逃荒扒車、務工專列也早已成為歷史,現在的蘭考人坐火車外出求學、學習經驗、招商引資,最后再回到蘭考發展。
如今的蘭考,已跨入“一城雙站”時代。劉丙振說,“現在,來蘭考旅游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未來的蘭考一定會越來越好”,他的日記還得繼續記下去。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