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讓交通水運行業廣大青年倍受鼓舞,激情澎湃。
用行動
踐行生態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讓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一名黨員應當肩負的責任。”桂林漓江海事處黨支部副書記羅新貴說。
近年來,桂林海事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漓江的指示精神,建立完善了漓江船舶防污染監管規定和制度,將船舶防污染項目納入每次現場檢查必檢項目嚴加監管,并在漓江沿線推動建立了船舶污染回收處理站,實現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船舶垃圾全部分類回收處理,實現了漓江船舶污染“零排放”的工作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到漓江考察時候囑托我們‘全中國、全世界就這么個寶貝,千萬不要破壞。’”羅新貴說,“我們將牢記囑托,強化監管,推動漓江船舶防污染工作再上新臺階,爭當守護漓江山水的‘二郎神’。”
“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回望‘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過去,瞭望‘乘風破浪會有時’的未來,新時代賦予我們交通人新任務、新挑戰、新使命。”丹東海事局郝帥說。
在今年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月”主題活動中,丹東海事局各團支部及全體海事青年積極響應號召,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展現了新時代海事青年良好的精神風貌。
3月5日,丹東浪頭海事處團支部、海巡支隊團支部、局機關團支部及寬甸海事處團支部多處聯動,開展“情系鴨綠江 守護母親河”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就近前往鴨綠江沿岸掃除沿岸及水面漂浮的白色垃圾,并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條幅等多種形式向市民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呼吁全社會關注生態環境,樹立保護母親河的意識,共同創建和諧社會。
用擔當詮釋引航力量
張家港引航站組織全體職工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并展開熱烈討論。先進青年張利在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后說:“我將牢記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緊扣時代脈搏,砥礪奮進、風雨兼程,用青春之心、青春之我,堅定對標建設‘國際一流引航機構’,奮力開啟長江引航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奮斗之我,拼搏出長江引航的美麗圖景。”
戰疫有我,使命榮光!疫情期間,面對大考,張家港引航站青年引航員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無所畏懼的執著,克難奮進的擔當,精益求精的服務,毅然奮戰在水上戰疫的最前沿,全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7月1日上午8時,廈門港引航站黨總支組織黨員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盛況,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黨總支書記、站長陳伯雄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振奮人心,我們要銘記黨的奮斗歷程,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傳承黨的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昂揚的精神狀態,用引航人的奮斗守住海上國門,保障港口生產安全。
近日,廈門港引航站引航一科被評為福建省級青年文明號。引航一科是廈門港引航站主要生產部門和窗口崗位,由30位引航員組成,包括高級引航員9名、一級引航員3名、二級引航員8名、三級引航員7名,助理引航員3名。其中黨員26名,35歲以下青年占比60%,是陽光引航建設的中堅力量。
他們技術精湛,服務熱情,積極承擔大型船舶、特種船舶、搶險救助等困難引航作業任務,在抗擊強臺風、超大型船舶脫淺、維護港航生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工作中屢立奇功。
用服務保障航行安全
近日,蕪湖海事局銅陵海事處高效先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他所在的五松大隊轄區渡口渡線多、危險品作業碼頭多,渡運安全監管、船舶防污染等工作始終是他心里一根緊繃的弦。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干部,他帶領五松執法大隊全體執法人員,緊緊圍繞銅陵海事處黨支部“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送案例到企業,送安全到船頭,扎根一線,落實服務。
“學習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我倍感激動、振奮,站在新起點,踏入新征程,我們必須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以史為鑒,重整行裝再出發,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高效先如是說。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個重大而莊嚴的日子里,我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榮幸。”大亞灣海事局岳凌鋒為自己加入黨員隊伍感到驕傲。
前段時間,大亞灣海事局青年開展了一系列自力更生、降本增效的自修船艇活動。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自修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海巡船艇的運行維護成本,有效維護了海巡船停泊期間的安全。
“作為一名海事青年,在黨的百年歷史節點上,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傳承,一份肩上的責任,要在平凡的海事工作崗位上不辱非凡的使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說出這句話時,岳凌鋒眼神堅定。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