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至6日,山西省部分地區遭遇持續強降雨,累計降雨量達到252.9毫米,為歷史同期最高值,數萬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緊急轉移。10月6日上午,南同蒲鐵路祁縣至東觀間的昌源河鐵路橋橋臺尾部路基被洪水沖毀、枕木懸空,雙向線路中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嚴峻考驗,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認真落實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部署要求,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擺在第一位,發揚連續作戰、不怕疲勞的精神和作風,快速搶修、消除水害,盡快恢復正常運輸秩序,全力確保電煤運輸暢通,在關鍵時刻彰顯了鐵路人的使命擔當,以實際行動展示出打贏“兩堅守兩實現”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在危急關頭下果斷處置快速響應
“停車!停車!”10月6日10時16分,19008次列車在暴雨中運行至南同蒲鐵路祁縣至東觀間時,司機在行車瞭望中看到前方有工務人員面向列車揮舞緊急停車信令并大聲呼喊。
10月6日,強降雨已持續4天。南同蒲、侯月、瓦日、太焦線及鄭太高鐵等部分區段發生邊坡溜塌、水漫線路、洪水沖毀路基等水害。太原局集團公司果斷采取停運客車、貨車停車避險及拉大列車間隔、添乘單機檢查等措施。干部職工以雨為令,堅持雨中巡查,堅決執行汛期行車“攔、停、扣”措施。
10時15分,太原工務段介休橋隧車間檢查工區黨員班長陰水泉、養修工區班長杜鍵在雨中巡檢時發現,昌源河鐵路橋下行線橋梁護錐被洪水沖垮,土方不斷坍塌,立即向調度報告,請求封鎖區間,并果斷攔停已進入區間的19008次列車。
10時16分20秒,載著3600余噸煤炭的19008次列車停在了昌源河鐵路橋上,機車及三節車廂跨入大橋。
“19008次列車司機,情況緊急,立即退行至安全地段避險。”10時17分,調度員發出列車退行命令。
7分鐘后,列車安全退離大橋。
2分鐘后,在巨大的轟隆聲中,昌源河鐵路橋橋臺尾部路基大面積垮塌,距離19008次列車頭部40米外,80余根軌枕懸空。
雨流如注、洪水滔滔,危急時刻下的臨危不亂、快速反應、及時攔停、果斷處置,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退行避險最佳處置方案,防止了一起可能發生的重大行車事故。太原局集團公司干部職工以保安全、保暢通的強烈責任意識和過硬技術本領,展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
南同蒲鐵路上下行中斷行車,太原局集團公司立即啟動I級應急響應。正在侯月線檢查防洪工作的太原局集團公司主要領導緊急添乘機車直奔水害現場,應急搶險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縱貫山西中南部的南同蒲鐵路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每天有超過60對貨物列車和15.5對旅客列車由此經過。南同蒲鐵路中斷行車后,國鐵集團、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鐵集團黨組要求,太原局集團公司要科學快速搶修,防止發生次生事故;堅持和發揚連續作戰不畏艱難的精神,保安全暢通,確保國慶假期返程運輸秩序和電煤運輸暢通。
10月6日正值國慶假期返程客流高峰。太原局集團公司一方面緊急停運南同蒲鐵路各次列車,各客運站增開改簽、退票專窗,防止旅客擁堵和長時間滯留。另一方面,他們將2639名旅客從普速車站擺渡轉運至相鄰高鐵站,增開重聯動車組,為假日返程旅客提供充足運力,避免了旅客滯留等問題發生。
在攻堅克難中靠前指揮晝夜奮戰
搶險如同戰斗,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指揮員只有在陣地最前沿才能快速判斷、及時決策,有效應對現場復雜多變的情況。
10月7日15時,昌源河鐵路橋橋頭一處廢棄的橋梁看守房內,應急搶險臨時聯合指揮部第二次會議正在進行。這是距離搶險現場最近的一處建筑,由于廢棄已久,早已沒有了門窗,只能用塑料布臨時密封遮擋窗外的風雨。在不足15平方米的空間內,密密麻麻地坐著來自太原局集團公司的現場搶險指揮團隊、工程局搶險負責人,祁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及連夜趕來的國鐵集團和鐵路設計院的工務防洪、工程施工、搶險建設專家。
這里的大部分同志都已經在搶險現場堅守了一個晝夜,每個人眼中都布滿血絲。搶險區段地形復雜,水流湍急,多種不確定因素為搶險增添了巨大難度。為隨時掌握現場情況,許多同志都選擇在汽車內小憩,不離開現場半步。
“從目前看,昨天商定的搶險方案方向是可行的。我們要抓住今天雨停的有利時機加快進度。根據天氣預報,明天還有強降雨……”太原局集團公司現場搶險負責人說。
“受作業面狹窄的限制,大型作業機具難以展開,炸開攔水壩后缺口挖掘進展不理想。”炸開攔水壩改變水流方向是搶險工程最重要的環節,實施疏浚的工程局搶險人員報告說,“我們正在研究實施二次爆破。”
要將洪水沖垮的橋臺路基再次填充,必須首先封堵決口。但由于上游水流太猛,雖然已投入60車石料、軌枕,并將兩輛填充石塊的廢棄公交車推進河內,決口封堵依然困難重重。
“為了減緩水流,上游的子洪水庫已經封閘近3小時,現在流經大橋的是河道內的存水,流速很快會降下來。”祁縣縣委負責人介紹說,“封閘3小時,水庫將增容180萬立方米,已達到子洪水庫蓄水量的極限,同時還要為明天的降雨做好準備。子洪水庫是祁縣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保障水庫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搶險任務不僅關系著鐵路安全暢通,更關乎庫區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面對肆虐的洪水、泄洪的壓力和即將到來的暴雨,搶險復舊必須爭分奪秒!各路精兵強將發揚連續作戰、敢打硬仗的頑強作風,不畏艱險、不懼困難,不講條件、連續作戰,展現了鐵路人鋼鐵般的戰斗意志和英勇氣概。
10月7日傍晚,搶險人員對攔水壩中心位置實施第二次爆破,形成了一個近20米寬的新缺口,疏浚分流效果顯現。與此同時,為了減緩洪水沖擊,再度利用廢棄貨車填充缺口的工作也在同時進行。
夜幕之下,冷風襲人,搶險人員個個精神抖擻,搶修現場熱火朝天:碼袋碼包、清理河槽、碎石填充、加固立樁……橋上、河沿的數十盞工程燈,將搶修現場照耀得如同白晝。
在急難險重中經受考驗彰顯擔當
10月8日21時20分,伴隨著簌簌細雨,一列貨物列車安全通過昌源河鐵路橋。經過近60個小時的全力搶修,受強降雨影響中斷行車的南同蒲鐵路上行線恢復通車。
搶險復舊是對應急處置和大兵團協作能力的嚴峻考驗。山西境內連續暴雨造成防洪用料嚴重短缺。太原局集團公司與多家工程局、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搶險人員和技術專家,籌集碎石料、片石料、炸藥等物資,調集了大量機具裝備。祁縣境內沒有石料廠,祁縣政府緊急開辟工程用料綠色通道,將公路施工用料調集至搶險現場。朔州車務段聯系就近石料廠,3個小時將1316噸防洪石料發往一線。運輸部門迅速調集鉛絲石籠、編織袋等防洪用料運往前方。供電部門攜帶發電機及照明工具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通信部門以最快速度建起現場動態視頻實時監控系統,為前后方指揮人員通過動態圖像掌握現場搶險情況、及時準確做出決策提供技術支持。截至南同蒲鐵路上行線恢復通車之時,共有1500余名搶險人員參與現場搶險,共計投入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等大型救援設備160余臺,調用軌枕1200余根、片石182車、石子51車、水泥51車、鉛絲石籠1200多個、土石近2萬立方米……
搶險復舊是對干部作風和黨性修養的一次錘煉。在現場搶險人員日夜奮戰的同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在抗洪搶險、旅客擺渡、電煤運輸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臨退休的共產黨員、太原南工務段維修車間主任侯興龍,剛剛帶隊參加完石太線集中修,便馬不停蹄地帶隊趕赴搶險現場。第一批趕到現場搶險的太原工務段介休橋隧車間主任賈東亮,連續奮戰72小時依然堅守在搶險現場。各級工會組織想搶險所想、急搶險所急,緊急為現場搶險人員送去御寒衣物,在搶險現場周邊征集伙房,組織后勤人員下廚,為搶險人員送去熱飯菜。10月6日,擺渡旅客任務下達后,由太原客運段動車車隊團員青年組成的青年突擊隊不講條件、聞令而動,以優質高效的服務運送滯留旅客3000余人。侯馬北機務段青年司機宋先會、韓國強在值乘中嚴格落實作業標準,及時發現鄰線線路道床塌陷,防止了可能發生的行車事故。
搶險復舊是鐵路人大局意識、責任擔當和戰斗意志的充分體現。在受水害影響導致管內線路37處封鎖、108處限速的困難條件下,太原局集團公司在爭分奪秒搶通線路的同時,始終肩負著電煤運輸的重大職責。為確保冬季電煤儲備充足,國鐵集團從空車輸送、分界口交車、迂回運輸組織等多方面給予太原局集團公司強力支持。太原局集團公司嚴格落實國鐵集團的電煤保供命令要求,細化迂回運輸方案,利用唐呼、石太、侯月等煤運通道日均迂回運輸30余列;精細做好大秦線集中修期間的煤炭運輸組織工作,確保集中修期間日均運量不低于100萬噸;優化裝車結構,加大電煤裝車占比,對存煤7天以下的電廠做到應裝盡裝,確保管內15家電廠平均存煤11.5天以上,各港口場存穩定在1600萬噸、秦皇島港400萬噸以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山西大面積強降雨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目前,南同蒲鐵路上行線恢復通車后,太原局集團公司正在繼續加快水害復舊提速進度,為盡快開通下行線、完全恢復貨運主通道通暢而不懈努力著。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