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福建公安交管部門結合公安隊伍教育整頓工作,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推出以暢通、安全、便捷為主要內容的“便民套餐”,全力推進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和“放管服”改革,扎實抓好防風險、保安全、保暢通各項措施落實。
暢通:深化柔性規范執法和人性化管理
“小區車多地少,往常只能路邊違停。7月底,福州交警在小區臨街的龍腰路上新增了20多個停車位后,大家都說很便利,停得安心。”福州市鼓樓區左海筑家小區物業管理人員洪先生說。
為了整治查糾違法停車執法不規范問題,福建交管部門通過施劃一批停車泊位、撤換一批標志標線、停用一批執法設備、規范一批執法行為、實施一批人性化管理措施五個“一批”,強化柔性規范執法、人性化管理。
福建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總隊長張天景介紹,他們在城市住宅小區、公園、景點和校園等有特殊停車需求場所的周邊,根據道路實際條件,規范施劃一批全時段、限時段以及臨時停車泊位,做到“能設即設”;根據排查分析結果和停車供給需求變化情況,撤換一批禁停標志標線,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臨時停車需求;停用一批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違法停車查處量大,尤其是輕微違法停車查處量大的監控設備;嚴禁在未核實駕駛人是否在現場(車內)、未履行口頭警告和責令駛離的情況下,即粘貼違法停車告知單。此外,福建各級交管部門紛紛出臺“輕微違法不予處罰”“首次違法書面警告”等人性化執法措施。
6月以來,福建全省住宅小區、公園、景點和校園等有特殊停車需求場所的周邊城市道路共新增3.03萬個路內全時段、限時段以及臨時停車泊位;共停用2162個違法停車查處量大的監控設備;共撤換3296個禁止停車標志標線。全省實施“一路一策”精細化停車管理道路比例達87.85%,其中福州市比例達100%。經數據統計分析,全省城市道路夜間違法停車查處量和城市主要道路以外的道路違法停車查處量同比大幅下降。
安全:對酒駕醉駕、安全隱患“零容忍”
9月9日零時58分,福州交警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人于3分鐘前酒后駕駛小型轎車在旗山大道行駛。轄區交警迅速找到該車和駕駛人吳某偉,并依法作出處罰。9月10日下午,福州交警向舉報人兌現獎勵2000元,這是福州市首例向交通違法舉報人兌現獎勵。
9月以來,為從源頭治理和減少酒駕醉駕違法行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福州交警積極發動市民舉報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交通違法行為,經查屬實的給予一次舉報獎勵2000元。
近年來,福建公安機關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持續保持對酒駕醉駕的“零容忍”態度,各級公安機關已將酒駕醉駕違法的查處作為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常態化查處酒駕醉駕違法行為,特別是在周末、節假日、重大活動舉辦期間開展全省酒駕醉駕夜查統一行動,上足警力、廣設卡點,大造嚴管重罰的聲勢。同時,各地充分依托電視、廣播、報紙、微博、微信、短信、抖音等媒介,持續曝光酒駕醉駕違法、事故典型案例,宣傳酒駕醉駕違法嚴重后果,邀請媒體隨警作戰直播酒駕醉駕查處現場,在全社會營造酒駕醉駕違法的高壓嚴查氛圍。
福建交管部門還試點開展“零酒駕”單位、鄉鎮、行政村示范工作,以點帶面、示范引領,進一步完善酒駕醉駕社會綜合治理體系。莆田等地還將酒駕醉駕違法行為抄送給同級文明辦,與文明單位評選活動掛鉤,提高對公職人員的酒駕醉駕約束力。
此外,福建省公安廳還依托省道安辦平臺,積極推動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全省372處重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中屬于公安部門負責的101處隱患路段整治工作。截至目前,101處事故多發路段交通安全隱患治理已完成92處。
便捷:推進執法辦案公開,服務綠色發展
今年以來,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福建公安交管部門積極推進執法辦案全流程公開,福建省公安廳于1月1日全面啟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進度和結果網上查詢工作,實現事故當事各方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網頁、交管12123手機App等在線實時查詢事故處理進度和結果,在現行法定的文書送達和告知通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暢通事故處理告知服務渠道,給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事故處理網上服務,推進執法公開,保障當事人權益,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福建省公安廳已搭建完成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與互聯網服務平臺對接系統,實現內外網傳輸事故處理信息暢通;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制作“交通事故處理進度和結果查詢憑證”,供群眾上網查詢,查詢憑證制作率達97%以上。
提倡“綠色出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是今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內容。福建各地公安交管部門紛紛在車管所窗口、機動車登記服務站等場所設立新能源汽車業務辦理“綠色通道”,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對批量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單位申請辦理車輛注冊的,各地車管所還提供上門查驗服務。
此外,福建各地交管部門不斷優化純電動汽車檢驗合格標志核發,對純電動汽車申領檢驗合格標志的,無需審查排放檢驗合格報告,及時核發,并督促檢測機構不得收取尾氣排放檢測費用。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