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道路現“奪魂天井”
時下“兩節”將至,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傳,提升和規范機動車輛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是考量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職盡責的重要標尺,國務院也三令五申強調指出:加大基層道路網絡建設,確保通車道路安全生產,是事關國事民生的大計,更是加速精準扶貧攻堅,實現“道路通,經濟興”的必然要求!
然而,作為遼西北經濟欠發達的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下文簡稱阜蒙縣)的相關部門領導,在規劃新修道路時缺乏責任意識,漠視國家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常態化管理的硬性規定,甚至出現修路缺少科學規劃,通車與隱患并存的“惡作劇”。其中位于阜蒙縣阜新鎮鑄造產業基地園區內新修的道路,出現高壓電纜橫穿上空,鐵塔橫臥道路中間的“奪魂天井”,讓行人車輛望塔興嘆,迂回繞行的同時,更多感嘆的是:難道只有釀成重大交通事故,追究該地有關部門行政責任的時候,才能喚醒某些領導的冷淡之心嗎??
鐵塔與車輛爭道
12月初,媒體多次接到阜蒙縣趙都把郢子周邊幾個村民的投訴,稱位于鑄造產業基地園區內大型貨場到S205省道100米范圍處的新修道路中央,豎立著高壓線鐵塔,就在前階段還發生過交通事故,希望媒體給予關注,引起該縣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還本地民眾一個平安和諧的出行環境。
12月5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早已是伸手難拳的嚴冬季節。人們包裹著冬裝加快著腳步,路上的車輛也仿佛怕被凍著染料似的,在不算太寬闊的馬路上飛奔。車輛途經S205省道直達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記者老遠就看到基地管委會辦公樓后面有條架設東南西北走向的高壓線路,旁邊企業門衛告訴記者:上邊架設的電力線路是六萬六千伏高壓,據說當時是分支過來供應整個園區的,目前還承擔著園區十幾家企業的生產變壓供電任務呢。
從S205省道右轉向東,一條新修的寬闊馬路映入記者視線,路面上沒有標注行車線等交通標示,一條過河橋的西頭的路中間,豎立著四角鐵塔,鐵塔橫梁上掛著醒目的“高壓電塔,靠左行駛”的紅色牌子,仿佛向過往車輛昭示,此路段危險,必須謹慎駕駛通過的寓意。經過現場勘查,這個高壓鐵塔就豎立在道路稍偏南側位置,鐵塔四腳坐于低于路面約50公分位置,新修路面路基形成的天井歷歷可見,最讓人揪心的是,這么危險的安全隱患,為何竟連一個簡易的圍網標志都沒有,難怪有雙向車輛經過時,都會險象環生,車禍難逃!
路權與路責明
為了弄清楚該路段的管轄權限在哪,記者到阜新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工作部,見到十分忙碌的工作部上班人員,工作人員很負責地聯系阜蒙縣交通運輸局,然后第一時間回復記者,該路段不屬于交通運輸局管轄,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無法排除,要伸張群眾的合理訴求,必須找到屬地管理單位。
12月6日下午,記者撥通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管委會的辦公電話,要求采訪基地負責人,熟料接聽電話的小姑娘很不耐煩的告訴記者,我們園區負責人是縣領導兼任的,他現在正忙開會,你們就是過來,也根本見不到他,然后狠狠地掛斷電話。當記者再次撥通辦公電話,講明正在趕往辦公室的路上時,這位辦公人員卻換語氣說,已經和領導匯報了,要領導開完會再說。記者很是納悶,難道明顯擺在眼前的交通安全隱患任其自然,事前不去處置,非要等釀成重大交通事故,追究領導責任時,方去采取補救措施,豈不是亡羊補牢嗎?!
在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管委會二樓接待室,一位穿戴十分講究的中年男人接待記者,旁邊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就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張雷局長。張局長剛落坐就抱歉說孫洪生主任還在開會,他是受其委托和記者見面介紹情況。交談中,張雷局長絲毫不避諱新修道路中間豎立鐵塔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他說園區已經列出整治方案,并且很快就實施到位,讓記者把園區的整改信息傳達給投訴群眾,相信政府是講誠信的!(全程電話錄音)
自然基地管委會孫洪生主任委托安監局張雷局長接受采訪,而且張局長又信誓旦旦表明管委會態度,記者從阜新零下十攝氏度的寒潮中,分明感受到陣陣暖流涌上心頭,為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管委會這樣有擔當的基層部門感到無比榮耀,確實替當地群眾高興,因為一位政府主管安全生產的正科級干部的表態發言,代表的是阜新市乃至阜蒙縣政府打造誠信政府的整體形象,詮釋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執政理念,所以記者沒有持任何疑惑就順利結束采訪。
焦慮與無奈同生
采訪過去的一個多星期,媒體再次接到貨場老板打來的投訴電話,反映豎立路中間的高壓鐵塔沒有增加任何防護措施,為躲避對向車輛,他差一點側翻到路邊深溝里。記者試圖撥通張雷局長的電話,問下整改進展情況,得到的回復信息是和正在和領導匯報,再次聯系時,還是要和領導匯報。最后打電話時,根本沒有接聽。難道張雷局長多次以和領導匯報的說辭,就沒有失信于民的半點悔意嗎?!
其實,記者的焦慮不是張雷局長的說話“不算數”,而是擔憂某些干部的“不作為”,導致無辜交通事故的發生,車禍直接或間接釀成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的警鐘,還是不能喚醒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管委會領導的清醒作為。正如路過高壓鐵塔下騎電動車的趙大爺所言:“我這把老骨頭撞死該死,要是年輕人開車該走右道,但因避開鐵塔偏行左側發生車禍,我想不單單是保險公司的事情,地方政府修好路,還沒有把高壓鐵塔移走,恐怕難推其責吧”。
為敦促地方政府盡快整改到位,記者再次赴實地調查,以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真實。12月14日,記者赴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管委會時,看到高壓鐵塔依然豎立路中間,于是,再次撥通張雷局長的電話,得到的回復依然是正在和領導匯報。并要媒體把新聞稿件傳給他閱覽。無奈,記者來到阜新市相關部門,有關領導及時聯系阜蒙縣關聯單位,但都是電話無法接通。
“國家逐年加大縣鄉道路設施投入比例,就是更好改善城鄉居民的出行條件,為提前脫貧致富奔小康夯實基礎,但若在改善交通營運能力的同時,又難以抑制交通運營過程中的非客觀安全隱患,那么交通建設設計單位或者交通運力安監部門就明顯存在某些管理缺失功能”。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胡杰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而比對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道路現“天井”個案,又存在哪些設計及監管缺陷呢?!或許,只有該園區的主管領導們,才能夠給出標準答案。
截止發稿前,記者依然沒有收到張雷局長的任何反饋意見,也沒有任何單位向媒體通報不整改交通安全隱患的具體原因,大概認為媒體只有監督地方政府的施政行為的能力,而沒有任何要求政府相關人員失責擔責的權利。這,就是媒體能夠關注弱勢群體但又愛莫能助的諸多“無奈”吧!
有關阜新市鑄造產業基地園區道路現交通安全隱患“天井”的整改進展,媒體將持續關注并跟蹤報道。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