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物流與快遞行業持續高速發展,在改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隨之而來的是一支數量龐大的新就業群體迅速興起,他們中絕大部分為18至35歲的青年,被親切地稱為“快遞小哥”。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法官李迎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她將提交《關于促進快遞配送從業青年社會融入的提案》。
作為調研組組長,李迎新先后赴杭州、南京、無錫等地深入調研。快遞配送從業青年是新經濟業態下的新時代產業工人。李迎新認為,“關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是切實維護青年發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內容。”
據《物流快遞從業青年報告》顯示,對于“快遞職業是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職業”這一問題,44.6%的受訪者表示很同意,43.1%較為同意。但是,“快遞小哥”的總體社會評價卻不高。公眾對快遞員的負面情緒較為強烈,投訴過的占78.9%。
此外,勞動權益保障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也不容忽視。盡管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在快遞配送從業青年的生活保障和城市融入方面采取了相關措施,一些企業也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但仍較為碎片化。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李迎新建議,首先應當加強對快遞配送從業青年的人文關懷。建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快遞企業特別是一線加盟網點的督查指導,要求企業落實日常關懷措施,例如通訊設備、交通工具、定期體檢、休息站點、愛心早餐等,妥善處理快遞服務中的糾紛,避免動輒對快遞員“一罰了之”。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培訓機制、暢通晉升通道,引導快遞員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增強職業認同感。
其次,應當提高快遞配送從業青年的社會形象。李迎新建議,宣傳、文化部門應發動媒體,多方位展示快遞小哥的群體風采,選樹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行業典型,引導公眾尊重、理解、關心這一群體,提高從業青年的社會融入感和職業自信心。鼓勵快遞員自立自強、自我發展,促進群體團結凝聚,提升社會形象。
最后,要推動快遞配送從業青年實現有序的社會參與。她建議,工會組織加強快遞配送企業工會建設,指導建立行業協會工會,建立行之有效的屬地化組織覆蓋,暢通他們的訴求表達渠道。加快建設快遞行業工會,把工資薪酬、福利待遇、勞動強度等納入集體協商范圍,推動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和欠薪報告制度,切實保障他們的勞動權益。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